MotleyFool
- 编辑:5moban.com - 18贵的不仅是房地产,还有几乎任何一种商品,包括市场上大量产能过剩的商品。
进入专题: 竞争 垄断 经济发展 。换言之,韩国之所以在东亚金融危机中栽大跟斗,主要是因为在民主化自由化的过程中,国家、社会与财阀之间力量的调整出了问题,对财阀的垄断权力缺乏足够的监督。
随着政治与社会制度的演变,反垄断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不过故事的另一面,则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仍是企业进行研发与创新的主要动力。后进国家也同样要处理这类问题,但更重要的则是国家在推动工业化上有能力解决有关的难题。但大多数没有适当的奖惩监督机制,因此没有达到学习转移先进技术的目标,在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下,那些企业就不单显得大而无当,更成为依赖特权的垄断者。因此,若将微软一分为二,一家经营系统软件,一家经营应用性软件,则微软公司就不可能垄断应用性软件的市场,会有助于产业的多样化发展,甚至可能有助于新的系统性软件业者的出现。
反垄断经济方面的理论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短期静态的。除了市场体系本身之外,先进国家有各种与市场相配合的支持性制度,如财产权及法律体制、培育人力的教育制度、筹措资金并监督企业的金融体系、政府的协调与辅助等,并且每一种制度都包含了依据企业表现而做筛选的机制,整体是互相配合的。这一认识支配下的逻辑:分散的农户无法实现规模经营,没有规模经营就不能发展现代农业。
这种产品的安全供给,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发展的根本保障。现代农业意义上的规模农业是农业系统要素向特定农业资源的地理区域集中,从而形成具有地域特征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的组织基础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农民合作社,二是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更不能靠人为促进而得之。
人为促进工商资本承包土地只能付出更高的成本,进一步增加农业的风险和衍生出更多的社会问题。这种理念仍是通过大量高能耗 ( 机械、化肥、农药、燃油、电力等 ) 投入来维持系统的产出,是典型传统农业的思维的继续。
相反,需要政府更大的支持力度才能维持,工商资本单纯追求利润使农业发展不可持续。但人们对现代农业的理解差别很大,不乏片面和错误的理解。片面理解现代农业可能导致的危害对现代农业的片面认识和错误理解,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正因如此,政府只有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才能留住农业和农民。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 进入 朱启臻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在提供食品供给保障的同时,还发挥着生态、生活、教育以及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其次,龙头企业、农业生产者、政府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所追求的目标不同,难以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因此,宪法规定了我国农村经营制度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
在基层话语中常有农业规模化率的说法,指的就是土地集中的程度。现代农业背景下的现代科技不仅指国家科技的供给能力,还包括农民的科技自觉,农民不仅可以创造性地应用科技,还能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科技。
现代农业认识误区的表现在实践层面上,对现代农业认识误区大体表现为以下三种观念。事实上,土地集中、规模农业、现代农业是不同的概念。
现代农业的核心属性在于其公共产品性,这也是为什么发达国家要为其高度现代化了的农业进行巨额补贴、高度支持、强力保护的原因。其次,追求大面积、大机械、高标准、成方连片、整齐划一的农业,在农业生产领域大搞招商引资。现代科技在改善农产品品质、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农业多功能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和现代组织体系是构成现代农业不可分割的三大要素,科学把握三大要素的实质及其与现代农业其他特征的关系,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科技,但是单纯利用现代科技高投入的农业不一定就是现代农业。因此,集中使用土地就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
首先,农业龙头企业只是现代农业系统中一个环节,不能涵盖现代农业全部。第三种观念是把现代农业等同于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
但是在错误现代农业观念影响下,有人错误认为农户承包制度影响了现代农业发展,一些学者也对基本经营制度提出质疑,这均由对农业特点和现代农业缺乏全面了解所致。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这样的原理:农户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特点的经营单位和形式,只要农业生产的特点不变,这种经营形式的适应性就不会发生变化。
由于对现代农业理解存在误区,在支持农业问题上经常存在锦上添花的现象,一些地方甚至规定不支持非规模农业的规定,如提出 50 亩以下的农户不再支持, 50 头以下养殖规模的农户不再支持等政策。首先表现在可能动摇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
从世界范围看,人们开始反思高投入高产出农业对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消耗,发达国家出现了后现代农业思潮,有机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生态农业等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预示了现代农业的新方向。在这种理念的激励下,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或变相改变土地用途的行为普遍存在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包括种子、化肥、机耕、排灌、植保、收割、储运等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的服务以及农业保险、农业金融、农业教育等服务。要搞现代农业就必须搞土地集中。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农产品是具有战略物资性质的产品。关于现代农业的特征如何理解现代农业,我们认为现代农业具有三个最本质的特征。
因此有必要对实践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剖析,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的内涵。地方政府要为所有形式的农业提供公共服务,而不应该有选择地提供支持和服务。
因此,建立现代农业组织,首先要探讨现代农民合作的规律和机制。其次,土地集中未必能形成规模农业,人民公社时期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生产,都与规模农业不相干。
首先是农业公共产品的理念。其三,农业产业化强调用企业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甚至把农业生产车间化、农民工人化作为现代农业的标志,不符合农业规律和特点,因为并不是所有农业都可以实现工厂化生产。第二种观念是把现代农业等同于农业产业化,进而认为农业龙头企业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围绕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化学化、电气化、信息化、良种化、设施化等措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把高投入、高产出作为现代农业特征。
其次,要树立农业多功能的理念。农业所具有的保证社会基本供给,维护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靠龙头企业是难以带动的
事实上,土地集中、规模农业、现代农业是不同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实践中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剖析,进一步明确现代农业的内涵。
首先是农业公共产品的理念。相反,需要政府更大的支持力度才能维持,工商资本单纯追求利润使农业发展不可持续。